学院动态

学院动态
位置: 首页 > 正文

非遗传人进课堂助力《乡村美学概论》课程创新章

作者:   时间:2025-04-26   点击数:

为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对乡村美学的认知与实践能力,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4月24日,绵州面塑传承人何云均先生受学院城乡规划专业谢小林老师邀请,走进《乡村美学概论》课堂开展了一场乡村美学教学活动。

教学环节中,何云均先生以“千年面塑里的乡村记忆”为主题,向学生们系统地介绍了绵州面塑的历史源流、艺术特色以及当代传承所面临的挑战。他通过讲述清代“面人张”挑担走乡的故事,生动地展现了面塑技艺在乡村生活中的深厚根基。而后,何先生亲自示范传统技法,各色面团在其指尖翻飞,竹签轻点之间,栩栩如生的农耕场景便跃然眼前,令在场师生无不叹为观止。实操环节中,何先生从揉捏塑形到配色点睛,逐步为学生们进行演示,学生们在何先生的指导下,创作出了具有巴蜀特色的熊猫面塑作品,亲身感受到了指尖艺术的魅力。

此次课程创新性地采用了“非遗传承人+高校导师”的双师教学模式。谢小林老师在现场同步解析传统技艺中蕴含的乡土色彩与造物智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刻认知民间艺术的美学价值。何云均先生强调:“作品不是非遗,做作品的过程和体验才是非遗。”这一理念深刻揭示了非遗传承的本质,即守护非遗并非单纯对旧物的复刻,而是要让传统技艺在当代语境中实现“活态生长”。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们不仅能够学习到非遗技艺,还能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

此次非遗传承人进课堂的活动,是学院在乡村美学教育领域的一次积极探索。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丰富了学院城乡规划专业的课堂教学内容,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乡村美学教育开辟了新的路径。

现代城市建设学院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网络与信息服务中心 蜀ICP备2022010781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