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学期特别报道)

为弘扬新时代教师立德树人的精神,树立师德师风典范,现代城市建设学院开展优秀教师评选活动,挖掘在教育教学中勇于创新、潜心育人的先进代表。艺术设计学专业苏霞老师以“产学研融合”为核心,探索教学改革新路径,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成为学院师德师风建设的优秀典范。
发现问题,突破传统教学瓶颈
在教学过程中,苏霞老师发现传统艺术设计教学方法存在明显不足:学生虽能掌握理论知识,但在实际商业项目中的应用能力薄弱,难以适应市场动态需求。基于此,她深入分析问题根源,明确教学改革方向,主动联系企业获取真实商业案例,将其精心打磨后引入课堂。通过将晦涩的理论知识与鲜活的市场动态相融合,她的课堂内容既保持专业深度,又充满时代感,有效弥合了理论与实践的鸿沟。
创新教学,项目实战锤炼能力
为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艺术视野,苏霞老师创新采用“项目式教学法”。她将真实商业案例贯穿于教学全程,指导学生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在商业项目中学习理论、应用技能。例如,在品牌设计课程中,她引入企业真实需求,要求学生完成从市场调研到方案落地的全流程设计任务。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艺术视野,更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与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在校期间即积累职场经验,为未来职业发展夯实基础。
推广经验,辐射教学改革成果
苏霞老师积极推动教学成果共享,通过案例研讨分析,与其他教师分享校企合作资源与课程设计经验。她主动搭建交流平台,带动专业教师共同参与产学研教学改革,促成学院内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其创新的教学模式为艺术设计学专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教改范本,推动产学研结合向更深层次发展,受到学校与同行的高度认可。
苏霞老师以前瞻性的教育视野和深厚的育人情怀,构建起“理论扎根课堂、实践对接市场”的教学体系。她以真实案例激活课堂,以项目实战锤炼技能,以经验共享赋能同行,不仅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竞争力,更以躬身垂范的师者风骨,为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探索出新路径。她的实践成果充分彰显了新时代教师“为产业育才、为教育创新”的责任担当,为学院师德师风建设注入鲜活力量。
学院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学期特别报道)

在现代城市建设学院风景园林专业,有这样一位教师,她以满腔的热情和无私的奉献,生动诠释了对学校、专业以及学生的热爱,为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她就是谢小林教授,一位在师德师风建设中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
热爱教育,奉献爱心
谢小林教授自加入绵阳城市学院以来,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致力于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他深知实践教学对于风景园林专业的重要性,但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学校缺乏专门的实践场地,学生难以获得充分的实践锻炼机会。为解决这一问题,他主动向学校捐赠近200株景观苗木,并在安州校区建成小型苗木林,将其打造为专业实践教学基地,为教学实践创造了良好条件。
创新实践,提升教学
谢小林教授的创新举措不仅解决了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场地不足的问题,更为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思路。他精心挑选适合本地生长且符合教学需求的景观苗木,亲自组织运输并参与种植工作,克服了诸多困难,最终成功建成了小型苗木林。该苗木林建成后,谢小林教授将其融入教学体系,带领学生在此开展植物识别、景观规划设计、植物养护等实践课程,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学习和实践专业知识,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美化校园,提升影响力
谢小林教授的无私奉献不仅体现在教学上,还为校园环境的美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小型苗木林成为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效改善了校园生态环境,为全校师生营造了更加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空间。同时,该实践教学基地吸引了其他院校同行前来参观学习,显著提升了我校风景园林专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学校的专业建设赢得了良好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