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土木工程专业教研室专业老师携土木25级新生,前往绵阳市富乐山公园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新生加强学科专业认知,明确学习方向,为大学学习奠定基础。
双维度活态教材:触摸历史脉搏,感知现代脉动
活动精心选取富乐山公园内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富乐阁与绵阳地域特色现代建筑作为核心教学载体。在富乐阁前,专业教师引导新生近距离观察其精妙的榫卯结构,解析其中蕴含的古代力学智慧与建筑技艺;同时,细致讲解其彩绘雕刻所展现的美学意蕴与文化内涵。通过触摸历史遗迹,新生直观感受到土木工程在延续历史文脉中的关键作用,体会到传统技艺中蕴含的工程严谨性与艺术创造力的完美结合。

随后,活动将视角转向公园内及周边的现代建筑与城市设施。教师结合实际案例,系统讲解了现代建筑从设计理念、结构选型、施工技术到建造全流程,以及城市规划布局中的综合考量。重点引入了高强度复合材料应用、装配式建筑技术、智能建造(如BIM技术、自动化施工设备) 等前沿科技要素,生动展示了科技进步如何深刻革新工程效能、提升建造品质与可持续性。这种古今对比、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视角,让新生深刻理解了土木工程专业在塑造现代城市风貌中的核心地位,以及技术迭代对行业发展的驱动力。
沉浸式互动体验:打破课堂壁垒,构建专业认知
本次实践最大的特色在于其沉浸式与互动性。师生们共同漫步于公园实景之中,教师适时结合眼前场景,将抽象的专业概念具象化。在富乐阁的梁柱下讨论结构力学原理,在现代建筑旁解析材料性能与施工工艺,在城市步道上探讨基础设施规划。这种“在场景中学习”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新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

活动过程中,师生共同研讨、实地问答等互动形式贯穿始终。新生们踊跃提问,围绕“榫卯结构的力学优势”“现代智能建造如何落地”“专业课程如何支撑未来职业发展”等问题展开热烈交流。教师们则结合场景深入浅出地讲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核心课程体系设置、能力培养目标、多元化职业发展方向、专业特色发展方向。这种轻松而深入的互动,有效打破了传统课堂的隔阂,拉近了师生距离,帮助新生在直观体验中快速、全面地构建起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科学认知框架。
厚植专业自信,明晰使命担当
通过此次富乐山公园的沉浸式实践,新生们不仅领略了土木工程技术的博大精深与古今魅力,更深刻认识到该专业所肩负的“传承历史、塑造未来”的双重使命。活动有效激发了新生的专业认同感与自豪感,帮助他们理解了土木工程师所须具备的技术严谨性、文化创造性以及社会责任感并重的职业特质。

现代城市建设学院始终将新生专业适应性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起点。本次富乐山公园“双维度活态教材”实践活动,是学院创新入学教育形式、引导新生实现角色转变、激发专业认同的系列重要举措之一。后续,学院将持续通过课程导学、实验室参观、企业实践、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为新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与支持,助力他们在土木工程领域明确方向、夯实基础、注入强劲动能,成长为支撑国家城市建设的栋梁之才。

参与活动的新生纷纷表示,这次“行走的课堂”让他们对土木工程有了前所未有的直观感受和深刻理解,专业学习目标更加清晰,对未来充满期待与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