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至21日,Unity中国开发挑战赛·48小时小游戏创作派对在成都火热开战。学院新媒体艺术专业教研团队在张菡梓雯主任带领下集体出征,与行业开发者同场熬夜、同场限时编程,把“教研室”搬到引擎现场,用产业级难度为课堂“刷最新副本”。

教师先下场,学生才有路
比赛哨声一响,四位骨干教师秒变“双师型”选手:一边用Unity敲代码、调物理碰撞,一边用艺术眼光把控叙事节奏与视觉符号。沉浸式叙事怎么沉浸?跨终端交互如何不卡顿?生成式AI三维建模能不能在12小时内出图?所有问题现场拆弹,所有解决方案实时写进《Unity基础》《新媒体三维空间场景》课程模块。48小时极限开发,被完整转化为可复制、可落地的教学案例,下学期学生就能在课堂“开箱”使用。

学术×产业,数据×标准
赛事期间,教师团队同步收集生成式AI建模、空间交互实时优化等前沿数据,为教材更新、科研项目提供产业级参数;赛事评价维度——创新性、叙述性、技术实现、商业价值——也被整体吸纳,成为专业新的“质量标尺”,让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同频共振。

以赛为桥,直通企业
Unity中国与ROKID现场向教师团队抛出“技术帮扶+案例共享”橄榄枝,产业导师库、真实项目池同步扩容,学生实习、毕业设计一键直达企业产线。学院将持续支持教师“下场”竞技,把每一次熬夜、每一次Debug都变成课堂最鲜活的养分,加快培养兼具学术视野与工程能力的新媒体艺术复合型人才,为区域数字文创产业注入绵城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