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我院组织2023级地理信息科学专业80余名师生赴绵阳市北川新老县城,开展"空间规划对比与可持续发展"主题调研,通过灾害遗址纪实、新县城规划解码和GIS数据采集分析,引导学生把课堂算法写进国土安全与文化传承的真实场景。

调研实行"双导师"制度,教师把控技术路线与成果规范,地方规划专家现场讲解用地布局、安全避让、风貌管控等治理要点。在老县城地震遗址,师生沿指定路线记录震前道路网络、建筑损毁梯度及地形地貌,结合震前地图还原空间格局,现场默哀体悟科学选址与抗震设防的重要性;随后赴新北川永昌镇,利用高精度定位设备采集羌族碉楼、吊脚楼、巴拿恰商业街立面等文化要素POI坐标,并访谈管理部门,解析文化符号与商业空间、产业载体的融合逻辑,实现"数据-空间-政策"闭环认知。

学生分组完成问卷、影像及坐标数据实时入库,当晚即搭建新老县城关键点位GIS图层,初步完成用地安全评价与文化设施空间耦合度分析,为后续专题图与报告编制奠定数字底座。

本次实践预期产出北川新老县城空间规划对比GIS专题图及分析报告20余份,直接服务地方国土空间安全与文化传承研究,同时为我院更新案例库50余项、孵化创新项目10余项,持续培养具备灾害风险评估、文化空间治理与时空大数据综合能力的青年GIS规划人才,为新时代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