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7日,绵阳城市学院现代城市建设学院风景园林教研室包静、杨青、赵芷芸三位教师带领2023级一班、二班共58名学生,前往成都2024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址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此次教学以“感知地域文化,赋能设计创新”为主题,通过实地考察、现场讲解与沉浸式体验,深化学生对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融合的理解。

教师引路:解码景观设计的文化基因
在占地3633亩的世园会园区内,三位教师结合课程《景观小品设计》,为学生们系统解析了国内外多个展园的造园理念。在绵阳园“山水绵州”展区,包静副教授以“山形水韵”为主线,阐释了如何通过叠石理水、乡土植物配置再现川北山水意境;杨青老师则聚焦太原园的造园手法,讲解了晋式建筑以及山西地区左宅右园的独特布局;赵芷芸老师则以宜宾园为例,阐述了三江交汇处形成的独特川南园林景观风貌。
学生实践:镜头记录学习,创意激发思考
学生们在教师指导下,以小组形式对代表性展园展开深度调研。每名学生需拍摄至少5分钟的讲解视频,内容涵盖空间布局分析、植物配置逻辑及文化符号解读。风景园林2301班学生认为拍摄过程让他们意识到,设计不仅是图纸表达,更要学会用大众语言传递专业价值。通过这样实地自我讲解的方式,生生互助拍摄,增强了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展现了数字化技术对传统教学的创新赋能。

以赛促教:对接行业前沿,强化教学能力
据悉,成都世园会闭幕后,其核心展区将转型为永久性城市公园。教研室以此为契机,鼓励教师们以此次实践为素材,参与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数字创意教学技能大赛、绵阳城市学院教学之星等多项教学竞赛。

此次实践教学是绵阳城市学院“新工科”教学课程创新的重要一环,通过链接国际展会资源,推动课堂与行业的无缝对接。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项目式+数字化”教学模式,为风景园林领域输送更多具有文化洞察力与技术应用力的复合型人才。